大众画下十年电池路线%有朝一日充电不要钱
来源:fun88下载安卓版 发布时间:2023-11-13 06:30:03从MEB研发到电池工厂、超充网络、电池回收,大众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投入,是其他传统车企未有过的大手笔。
当然,虽然有仿效特斯拉举办「Battery Day」的意味,但大众的「Power Day」所谈及的内容远远不止电池。
「Power Day」更像是展示了一张大众通往全面电动化的路线图,其涵盖的内容有电池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大规模生产、超充网络、电池二次利用及回收、储能体系等等。
大众展示了一款全新设计的电芯「Unified Cell」,这能够理解为,电芯的统一化或者标准化。
当前,在大众ID.3、奥迪etron、保时捷Taycan等子品牌的电动车型上,采用的是不一样的规格的电芯。
「标准化电芯」的大规模制造,并在大众各品牌车型上的应用,是降低电池成本的第一步。
高性能车型动力电池,可能是固态电池,预计电池成本会有所上升,但车辆性能也将大幅上升。
大众计划在2023年将标准化电芯量产,这一段时间可能暗合了下一代MEB平台车型的上市时间。
大众要实现在动力电池上如此大程度的降本,也代表着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将全方面进入自研电芯的阶段。
前有特斯拉自研4680电芯,现有大众自研标准化电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接下来几年内,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按照计划,到2030年,大众所生产的电动车中80%,都将搭载「标准化电芯」。
截至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与LG、三星 SDI、SK Innovation和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达成采购合作。
同时,大众也通过入股等方式与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中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及位于美国的固态锂电池新创企业QuantumScape建立合作。
大众将在 2030 年前与合作伙伴一起建成6 座40GWh年产能的动力电池工厂,实现每年度总产能达240GWh,来保证供应的稳定且安全。
如果按照2030年单车搭载80kWh的电池包计算,这六家工厂每年产出的电池可供300万台纯电车型使用。
这个数字意味着大众极度重视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它的野心仍然是成为全世界顶流的「街车」。
2030年实现300万台纯电动车的销量,大约是特斯拉2020年销量的6倍,大众集团2020年931万台总销量的不到1/3。
在2029年之前,大众将推出75款纯电动产品,其预估届时全球累计销量将达到2600万辆,其中MEB平台2000万辆,PPE平台高端电动车型600万辆。
大众规划中的240GWh产能,并不是以其一己之力来建设,而是像当初特斯拉与松下一样合作建设。
根据Northvolt在本周一发出的公告,其已经获得大众一份价值超过140亿美元的订单。
双方合作的第一座工厂是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Skellefteå)的超级工厂「Northvolt Ett」。
第二座工厂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这座工厂将生产平价版的标准化电芯(Unified Cell Volume)。
在欧洲,因为涉及到在多国境内建设,大众建桩的合作伙伴选择了bp英国石油公司、enel、Ionity、IBERDROLA等多家同步进行;
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则是CAMS开迈斯,后者由大众中国、一汽、万帮、江淮在19年合资成立.
在充电桩发展规划上,大众公布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到2025年,大众计划:
这意味着:欧洲将是大本营,中国是仅次于欧洲的第二战场,北美排到了第三位。
因此,在未来5 到 10年内,大众和特斯拉不会在北美市场首先交锋,而是在中国市场上正面对抗。
大众今年将通过开迈斯在中国8个重点城市,布设500个充电站、6000个充电桩。
据特斯拉在3月初公布的数据,特斯拉在国内共建成开放超过760座超级充电站、超过700座目的地充电站,覆盖超过300座城市。
大众在中国的17000根快充桩,充电功率也将以120kW起步,向上覆盖到300kW。
这是因为,动力电池不会再使用锰元素,也不再有电解液,其电池重量将下降,充电时间也将进一步缩短。
未来,固态电池隔膜将从多孔隙隔膜变为陶瓷隔膜,不使用电解液,负极从石墨变为锂金属,正极从三元材料变为正极金属材料,以此降低电池重量。
除了电池研发技术、充电设施建设,大众也分享了它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的思考,包括二次利用(储能)、材料再回收等等。
为了更加大的幅度减少相关成本,大众汽车在今年 1 月正式开设了第一家电池回收厂。
这家电池回收厂可对锂、镍、锰、钴、铝、铜和塑料等有价值的电池原材料进行工业化回收。
大众将与供应商合作使用湿式冶金工艺,目标是回收 95% 的贵金属原材料。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能源管理以及储能系统等方式,大众的愿景和目标是,有朝一日,让车主实现「充电自由」。
总的来说,在大众第一场充满科技公司意味的发布会上,大众虽然没有祭出炸裂的动力电池技术,但已经充分阐述了其电动化的目标和方法论。
作为传统车企的老大哥,大众在谈电池时更看重成本,谈充电时又更看重效率和服务范围。
2025年要实现新能源车在华年销量150万辆。目前ID.4即将在华上市,ID.3正在引进的路上。基于PPE平台的奥迪新能源高端项目也已经落户长春。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Model 3已经实现月销破2万,Model Y正在飞速增长。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工厂在2月已正式投产。为中国市场设计和研发的Model 2也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