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未来15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出炉!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16 10:48:09在10月27日的 202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再一次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
为了向汽车行业提供更与时俱进的发展路线,李骏院士在会上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以下称“《路线》”)。
这是一份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路线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汽车相关“十四五”科技规划工作,可见其权威性与前瞻性。
根据《路线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将实现氢动力转型;同时,各类网联式高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大势,李骏院士指出,当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将驱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
“能源革命”是指传统动力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围绕“三电”,行业将出现并行于传统汽车动力系统产业链的全新产业链,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新系统。
而“互联革命”和“智联革命”则是相辅相成,推动互联化和智能化技术同样成为新的汽车核心技术,并催生出新的汽车产业生态。
当下,汽车低碳化方面已经呈现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局面,同时汽车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跨界融合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基调。
那么在这些技术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国内国乘用车的新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已接近2020年百公里5L的目标值。虽然商用车的节能进展相对缓慢,但也有部分突破。
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关技术提前实现百公里5L油的目标;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交互技术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此外,人工智能、安全技术、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等基础支撑技术正在加快落地。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从2016年至今,国内相关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持续大幅度攀升,相关汽车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达3.5%左右。同时,技术创新体系在一直在优化完善,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正在不断健全。
首先,汽车研发用的设计与模拟平台软件、车规级计算芯片等元器件短板尚未补齐;其次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
第三,基础工艺尚有缺陷,影响技术创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实施;第四,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对进口的依赖仍然严重,难以达到产业化水平。
因此,《线》提出了五个产业愿景:汽车产品的质量不断的提高、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产业生态构建完成,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
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峰,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
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层次地融合生态(而不是单独强调单车智能);
预计到2025年,HA级无人驾驶汽车将切入市场;到2030年预计实现HA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在部分城市道路情况下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