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的BMS与电动汽车的BMS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03 05:04:18《纯电动汽车技术解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技术,包括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知识,如纯电动汽车的定义、组成、、驱动形式、特点、典型实例,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整车等。该书以工程应用为背景,通过大量图片及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掌握纯电动汽车初步设计所需的理论知识。
最近一段时间在接触储能的项目,还是挺有意思的;储能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我刚毕业时就做储能,不过当时懵懵懂懂的;这两年储能火得不行,对我来讲也是一个机会去好好重新整理下这方面的知识。
储能的BMS与电动汽车的BMS的区别有哪些,这里咨询了一下人工智能,回答如下,我感觉还差点意思。
今天想把储能的BMS与电动汽车的BMS从标准定义的角度做一个对比,即如下两个标准,分别对应两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对比的目的是想看下做储能BMS会有哪些不同。
先看下使用环境要求,电动汽车用的BMS使用环境要求如下,具体包括了温度、湿度、供电的要求,供电要求中明确分成了两个区间,乘用车基本都是9V~16V这个区间。
再看下储能BMS的要求如下图,它包括了温度、湿度、海拔、盐雾的要求;电动汽车对BMS也是有应用海拔要求的,不过一般会放在主机厂的需求中;至于盐雾,电动汽车BMS一般不做要求;对于储能BMS来讲,标准这里没有定义供电要求,实际了解到也是有12V与24V两种供电,但也没有标准进一步定义这两种供电的使用场合;有些供应商将储能BMS做成了12V与24V两种供电兼容的,实际在器件选型上面可能会有些约束。
储能BMS的基本功能如下,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功能要求其实是相似的,当然储能BMS没有专门的充电管理要求,至于数据采集对象(例如单体电压、温度、总电压、电流、绝缘电阻等)都是相同的;标准里面没提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功能也是都具有的。
标准中定义的两种BMS的检测精度要求如下,单纯这两个标准比较,精度要求互有差别;而且电动汽车BMS对SOC检测精度提了要求,但储能BMS却对SOE检测精度提了要求,原因我还回答不上来。
二者都是按照电气机械、环境、EMC还有绝缘性能这几个方面来划分试验项目,把其中几个关键的项目做下对比。
而储能BMS的具体实际的要求如下:在绝缘电阻测试中,储能BMS未要求工作时的绝缘电阻大小,这个大小其实限制了绝缘检测电路中桥臂电阻取值;耐电压测试这里称为介质强度测试,因为储能的平台电压可能会更高,所以这里定义了更高的测试电压。
电动汽车BMS的电气测试项目很清晰,有很明确的参考标准,例如ISO 16750,一共能够达到几十项测试;而储能BMS的电气测试项目写的很少,如下图所示,只粗略地写了几个项目,包括直流供电范围、防反接、过电压,通信短路等;我想可能的原因一是汽车发展得比较久也很成熟,各项测试都有清晰对应的场景,二是两者的应用环境不相同,一些测试项目可能不适用,但是个人觉得储能的电气测试项目会慢慢增加的。
这两种测试各种的标准中的测试项目会多一些,对比的话各有出入,尤其是储能BMS的EMC测试中,有一些项目在电动汽车BMS上是没有测过的,如下图,这里要自己解读标准了。
最后,储能BMS里面定义了寿命以及MTBF;电动汽车的BMS也是有要求的,一般由主机厂释放需求,BMS自身要匹配整车的要求。
写了这么久,终于写到储能的内容了,储能系统的电压最高到达了1500V,电动汽车目前最高只到1000V,所以后面想把安规设计这块再次总结下;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举报投诉
的安全和稳定能力是保障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其供电的稳定在其中更是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保证
的普及,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应用于
作为电池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对电池组的电压、温度、电流、SOC、SOH等各项参数起到整体的把控。
能用电池管理系统》(GB/T34131-2023)近期已正式对外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产品服务商。2009年获得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始终致力于打造高品质
又分为低压(LV)和高压(HV)两类。其中,≤30V AC 和≤60V DC 属于低压级别,主要使用在于轻型
能用电池管理系统》(GB/T 34131-2023)近期已正式对外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逆变器(PCS)”、“电池组”四个部分。电池组将状态信息反馈给电池管理系统
全称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它是配合监控
电池状态的设备,主要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的普及,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系统还一定要遵守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注重控制和待机功能、热管理和用于保护 OEM 车厂电池的加密算法。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续航能力及常规使用的寿命等依旧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电池管理系统(
的微控制器 (MCU) 可有效地监控每个电池,从而确保所有电池正常运行,并实现负载共享均衡。本白皮书论述了有线和无线
性能的重要指标。如何掌握这些指标并保证每颗电池的运作时的状态达到最优?全靠电池管理系统
业界争论热点之一。像极了华山剑派的气宗和剑宗,业内争论的不亦乐乎,业外看的却是不明所以。
的续航里程,人们一般来说都会想到动力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当然,动力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确实是影响
系统通常包括检测模块与运算控制模块,其中运算模块的核心部分为应用软件。
的安全和稳定能力是保障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其供电的稳定在其中更是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保证
测试的需求而推出的高精度集成自动检测系统解决方案。能够最终靠专用硬件配合系统软件完整仿真
的安全和稳定能力是保障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其供电的稳定在其中更是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保证
应用2.支持单板16/24/32/48串采集3.支持多路继电器驱动4.地址自动编码5.内置绝缘检测模块6.外置电源&内置电源兼容应用领域
通常采用三级架构(从控、主控、总控),实现从电池模组(pack)-簇-堆的分级管理和控制。
想要提高续航能力、加快充电速度,提供可以与传统燃油车比肩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 电池管理系统 (
) 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为了在一次充电中获得更多里程、减少充电时间并最大限度地降低 EV 电池组的总体成本,设计人员正在采用新的电池化学成分并试验新的架构。智能电池
)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为了从单次充电中获得更多里程、减少充电时间并最大限度地降低 EV 电池组的总成本,设计人员正在采用新的电池化学成分并尝试新的架构。智能电池接线
主要以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五菱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大众、理想、蔚来、哪吒等主流为主。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
上的一组或多组电池来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具有诊断、保护、平衡、控制等功能。而锂电池
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问题提高到了一个需要全新审视的阶段。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下与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 宣布推出业内首款无线电池管理系统(无线
全称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它是配合监控
电池组管理技术综述及要点分析的资料说明主要内容有了:1.课题研究背景,2.电池管理系统(
国际峰会在北京举行,德州仪器现场应用技术经理周敏捷先生应邀出席,以“护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 - TI
车都需要并且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加速时间等参数。 这三块技术就是组成
是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