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混动纯电弱点e-Power路线考虑最均衡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来源:Fun88网页版登录注册 发布时间:2023-10-12 02:03:16e-Power。作为中国市场上响当当的明星车型轩逸,市场并不陌生。但轩逸后面加上了e-Power几个字,很多人就未必清楚它的内涵了。
单从字面“e-Power”来理解,很容易看出它一定跟电有关。但实际上,它和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车、混动动力汽车(包括插混)都不一样。东风日产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线。
在日系三剑客中,“两田”在混动市场,驱动技术流派上,一个“主油”一个“主电”,攻下了全球第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的大片领地。
而日产,其实是最早发力纯电动车的企业,十年前就推出了纯电的聆风。日产在新能源路线中,一直是正统的“主电”派,即使未解决里程焦虑,以燃油为基础开发新能源车型,也直接采用了电驱动。
这就是e-Power技术。这是日产的“大招”,它只需要加油,将油转换成电,进行电驱动。
有人可能会出现质疑:既然都用了发动机,为什么还要转换成电后再驱动?会不会降低能耗效率?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其实我们一起看看轩逸e-Power的百公里油耗低于大部分混动车型,只有3.8L,就知道它的优势所在了。
轩逸e-Power并非日产首次推出的e-Power车型。早在2016年,日产就将这套e-Power系统搭载在Note车型上,并在日本本土销售。
它的工作逻辑和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有本质的区别。这套系统由汽油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电池和电动机组成,通过分离发动机的输出和车轮的驱动力,使得驱动力全部来源于电机。
简单来说,就是驱动力只来源于电机,发动机只参与发电,不参与驱动工作。这就是它和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区别。
在工作原理和结构上,e-Power也没有丰田THS与本田IMMD那么复杂,由于发动机不参与车轮的驱动,省去了较复杂的传统变速箱(如本田的E-CVT)等部件。在驱动时,电池组可以与发动机联动工作。
换言之,就是电池的电量只用于起步和急加速时启动,平时驱动汽车的电量就靠发动机直接提供。
另一方面,因为能通过提高转速,配套车辆从而获得更大的输出功率,做到快充和快速放电,因此它的电池组相对也比较小。
电池组小、发动机不直接参与工作,不仅会减少传动的损耗,在自重上也有优势,因此在能耗上也更少。轩逸e-Power的NEDC综合油耗仅为3.8L/100km,比主流的传统混合动力车型还低不少。
轩逸e-Power能做到如此低的油耗,除了电池组小、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之外,e-Power超高的热效率也是重要原因。
这主要得益于轩逸e-Power的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采用的是异轴布置的形式,驱动电机和发电机的逆变器已经实现了集成化,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碳化硅(SiC)/氮化镓(GaN)半导体材料,逐步提升能量转换效率。
另外,在这套设计路线下,发动机的震动也不会直接传导到车内,噪音和抖动也会控制得更好。
除此之外,相比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在制造成本上也更有优势,从轩逸e-Power的指导价来看,和普通燃油版本价格区别并不大。
轩逸e-Power采用1.2L直列三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上限功率仅为53千瓦,不过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仅仅是用作带动发电,驱动车辆的电机峰值扭矩达到了300牛米,且驾驶体验和其他纯电动车型基本一致。
车辆的工作逻辑和增程式电动车非常像,在低速时发动机是处于熄火状态,这时驱动车辆全部通过电池组给电机供电,车辆属于纯电状态,如果是匀速行驶时,这时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发电输出电能,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车辆。
此时,产生多余的电量会被存储到电池组内,若需要急加速超车,发动机给发电机输入电能不变的同时,另一边的电池组同样会给驱动电机供电保证车辆动力,当车辆减速时,发动机会自行熄火,并且通过动能回收把电量存储到电池组中,这些基本是轩逸e-POWER在多数驾驶工况的工作状态。
e-Power增程式电动车的不同之处在于理念不同,传统增程式电动车的燃油仅仅是为了增加纯电续航,而e-Power是为了省油,且电池组同样要比传统增程式的小得多。
总的来说,e-Power是一套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高度优化的提高燃油能效,又提高驾驶感受的系统。
新能源汽车推广核心问题之一是,电池等部件导致了成本居高不下,换而言之,比传统燃油车贵。日产e-Power系统之所以被人称为“绝了”,原因主要在于相比传统混合动力、增程式、纯电动的成本都要低。
同时,它有兼顾了纯电动车的平顺性和加速快等特点,比传统燃油车更省油更好开。
概括一下就是,使用便捷性和燃油车无异,不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照样去加油站加油,但内部构造比燃油车简单很多,驾驶体验更像纯电动车。
现在,还不能说e-Power就是现阶段最好的路线,但绝对可以说,是将燃油、电动,以及成本、车主用车习惯考虑得最充分的一条路线。
目前,e-Power技术已很成熟,它最早搭载在日本本土的Note车型上,国内轩逸e-Power属于第二代e-Power系统,在逆变器、发电机、电机上都有明显的改进。
不过,这也是日产的一个过渡路线。日产一直是纯电动的倡导者,早在1947年,就推出过首款纯电动车型TAMA,2010年推出的聆风更是风靡一时,到目前为止,销量已超越了50万辆。
有人说,日产在国内的新能源化较为保守,其实不然,日产的有关技术都很成熟,只要开始导入,很快就可能覆盖全系车型。从轩逸e-Power能够正常的看到,东风日产开始行动了。